口腔癌最近的治療趨勢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每年有超過五十萬名患者被診斷出來,其中有60% ~ 65%之頭頸癌病人可採外科手術及/或放射線治療治癒。然而,晚期(第3期及第4期)之病人,在過去一般是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但仍有60%的病人會復發,而有20%之病人會合併遠處轉移。因此,如何更有效的治療癌病患是近年來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近發現化學治療對頭頸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角色。[@more@]

一般而言,容易造成口腔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喝酒及嚼檳榔,而口腔癌的病理種類最常見的為鱗狀細胞癌,其次為淋巴癌及未分化癌。

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持續性喉痛、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持續性聲音沙啞、口腔出血或喉嚨出血等。此外,由於大多數的頭頸癌係源發於口腔,因此嘴痛是一個重要警訊。此外,有二種病變已知是屬於癌病變前期之症狀,為白斑及紅斑,因此若發現口腔黏膜上有任何白斑或紅斑,在二週內未癒合或消失,則必須儘速就醫,必要時需加做切片以確定診斷。

口腔癌治療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等方式。分別敘述如下:

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在局部進展性的頭頸癌病人的治療上,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其中以含鉑類化學藥物(cisplatin)最為有效。而近30年來的臨床治療有以下幾點重要的結論:包括:1.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比單獨放射線治療效果好。2.用多少的放射線治療劑量仍未定論。3.更新的藥物例如紫杉醇、健擇等,在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的角色仍未定。然而初步結果顯示,這些藥物雖可增加治療反應率,但毒性更大,因此現仍屬研究階段。

一般對於無法手術的病人或經手術後之高危險群病人,均施以化學治療同時做放射線治療。此外,近年來一些新藥也漸漸被使用在口腔癌之治療上,例如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歐洲紫杉醇(Docetaxel)、健擇(Gemcitabine)、小紅莓(Doxorubicin)及友復(UFUR)等,均有不錯的療效。

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於2006年已通過一種對抗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之新藥(Cetuximab),與放射線治療合併使用,效果顯著。

轉移性復發性口腔癌之化學治療
傳統上,化學治療主要是用來作為緩和性治療使用,其療效大約有15~30%之反應效果,但幾乎很少能完全緩解。許多化學藥物,特別是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健擇、irinotecan及Ifosfomide,都有顯著的療效。

除此之外,小分子酪胺酸基酶抑制劑也逐漸使用在治療頭頸癌病人上,例如Gefitinib(Iressa)即為其中代表,其控制病情之有效率可達53%。而另一個藥物是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單株抗體(Cetuximab),主要使用在對傳統化學治療無效的病人身上,也有不錯的療效。根據統計,若之前對傳統化學治療無效者,再增加Gefitinib使用,則約有10%療效。因此,標靶治療在頭頸癌之治療上,前景十分看好。

結論
由於新藥的不斷發展,對於先前治療效果不佳的頭頸癌病人是一大福音。同時採用誘導性化學治療,再加上隨後之同步化學及放射線治療,因新藥的出現,又讓化學治療重新被評估其在頭頸癌病人之療效。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