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與兒童肉瘤之不同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自己的孩子得到任何重症,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痛;尤其是得到所謂的”不治之症”-癌症,更是所有家長的惡夢。“肉瘤”其實應稱之為“惡性肉瘤”,涵蓋一大群疾病,也是屬於癌症。此症一般好發於年輕人,在懷抱夢想,欲展翅高飛之際卻必須面對如此惡疾,父母親無不心痛萬分。而對於升學壓力、交友與父母期望等壓力齊聚ㄧ身的年輕人而言,就像扯後腿的壞人,讓自己從此不能奔跑,被迫請假休學,不但做化療頭髮掉光,面容消瘦黯淡,經常需要住在醫院,發燒虛弱,無法和同儕一起畢業,甚至可能面臨癌症轉移的惡耗,年輕的生命卻須提早與死神搏鬥!筆者在兒童癌症病房工作多年,深覺成人與小孩最大之不同,就是年紀。在本文中探討的“兒童”,定義為小於十八歲。[@more@]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而已,許多疾病種類與治療的反應,都大不相同。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癌的一種)為例;兒童預後佳,成人預後差。一般民眾看電視時,常見美麗女主角突然變得蒼白、暈倒,需做骨髓移植等,這些印象深植人心,但是兒童罹患此症,則與一般印象不太一樣;部分患者預後極佳,一般不需做骨髓移植,化療也簡單許多。

以下分別從惡性肉瘤之分類、發生率、好發年齡、治療等方面,分析兒童與成人肉瘤之不同。

一、定義:
惡性肉瘤(sarcoma)為源自間葉組織(mesenchymal cell origin)的惡性腫瘤之通稱,因此涵蓋了一大群疾病,常見的有橫紋肌、平滑肌、脂肪、纖維組織、骨頭、軟骨等肉瘤。

二、分類:
由於範圍廣泛,種類複雜,常用的分類區分成兩大類: 軟組織肉瘤(又分成橫紋肌、非橫紋肌)與骨癌。

三、發生率:
根據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註一)的統計,兒童肉瘤並不常見;其中軟組織肉瘤約佔所有兒童癌症之7%(每年新病例約40-50人),惡性骨癌則更少 (每年新病例約20-30人)。成人的發生率也是不高,雖然人體的骨頭與軟組織佔了身體比率的一半以上, 但是源自這些組織的肉瘤發生率卻不到所有癌症的1%。常見的成人癌症都是源自上皮,如肺癌、子宮頸癌、胃癌等。

四、好發年齡:
小孩和成人常見的肉瘤種類差異相當大;例如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與脂肪肉瘤好發於大人,罕見於小孩;而橫紋肌肉瘤(胚胎型)則剛好相反。骨肉瘤好發於青春期(十幾歲的青少年)與老人,嬰兒則非常罕見。

五、治療:
無論成人或兒童,肉瘤的治療方式都很相近,原則上皆需要手術切除,輔以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控制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但是不同之病理診斷其治療會略有不同,簡單的描述於下表(表一)中,若讀者需要更詳細的內容,不妨向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註一)索取相關之衛教手冊。

兒童與成人之治療考量,不同之處在於須考慮成長發育的問題;以體型為例,兒童體重從三公斤到七十公斤以上都有可能,從裝置人工血管或打點滴開始,就需依病人大小考慮裝置不同型號,如果一位只有5公斤的小嬰兒,卻帶去專看成人的科別看病,則就醫之路從抽血開始就會碰壁,肯定是困難重重。

以做切片檢查之麻醉為例,有些幼稚園的病童,經過耐心溝通與安撫後,可以不必全身麻醉就順利完成檢查;而年紀較大的小學生,有的卻無法克服恐懼,一定要全身麻醉才行。

以化療為例,10公斤的小孩與60公斤的少年,化療的劑量不是以六倍計算就好,還需考慮體表面積、肝腎功能、骨髓功能等,而化療種類的選擇也須考慮是否對腫瘤有效、短期與長期副作用(生殖能力的影響如果很大,需考慮預先儲存精子)、累積劑量是否已過高、病人是否有早產、藥物過敏、蠶豆症或肝炎帶原病史等。此外,家中若有其他嬰兒正在接種疫苗,則需接種死菌或不活化疫苗,若接種活菌疫苗,則須與病童隔離一至兩週,以免傳染給免疫低下的病童。

再以骨腫瘤切除手術為例,切除範圍若包括長骨之生長板,則發育後會有嚴重的長短腳;或是腫瘤長在脊椎,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後,脊椎停止生長,而病童卻日漸長大,結果造成脊椎側彎,身體變形,後患無窮。

總之,每個病童依據年紀、個性不同,皆需由經過特別訓練的專業團隊評估照顧,才能得到最佳治療成果。

六、結語:
兒童肉瘤是兒童癌症的一種,雖然並不常見,每年仍然會有數十位新病例發生,這群病童的治療仰賴專業的兒癌治療團隊互相合作,才能得到圓滿成果;包括外科(包括兒童外科、神經外科、骨科、胸腔外科等)、麻醉科、放射腫瘤科、復健科、影像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病理科、兒童腫瘤科醫護人員、社工、安寧療護、床邊教學老師等相互合作。

此外,治療這些病童的醫院還必須配置有隔離病房或單人房,營養部要能夠供應消毒餐,而藥劑部必須有特殊設備以配置化學藥物,並有專業之藥師熟悉複雜之化藥特性等。以台灣目前現況而言,唯有大型醫學中心才有如此複雜之分科及設備,也才能鉅細靡遺的為病童進行最佳之治療。

病友團體,社會福利資源的支持(各種基金會的援助)也非常重要,國內除了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之外,還有喜願協會提供嚴重兒童癌症病患圓夢的機會,讓這群小朋友能夠感到社會的溫暖,重拾對生命的希望。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也有“麥當勞叔叔之家”,提供病童及家屬住宿的協助。這些社會團體提供生活上基本的食、衣、住、行幫助,讓病童坎坷求醫的過程,減少了許多障礙,非常感謝台灣能有這麼多默默行善的好心人。
 
註一: 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Taiwan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TPOG): 由國內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合作,民國71年九月成立研究群與基金會(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至今已有25年歷史,研究小於18歲之兒童癌症。(電話: 02-23896221)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