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便秘時的處理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大便硬,很難解或好幾天沒有排便了,這種不是很嚴重的求救聲,常出自於癌末病人身上,但若不及早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極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more@]

如果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困難或排便時感覺疼痛,即可稱為便秘。除了排便不易之症狀外,若病人出現下列症狀,亦要考慮便秘的可能性,例如:上腹痛、後背痛、噁心、嘔吐、腹脹、食慾差、尿滯留、位置游走且間歇性之腹痛,及少量的水便(假性下痢)等。其發生的原因,不外乎分為內、外科兩大類:

就內科方面的病因而言,常見的原因有食物纖維含量過低、時常無法在便意來時如廁、腸躁症、甲狀腺功能不足、糖尿病神經性病變、高血鈣症、低血鉀症、藥物(如嗎啡類止痛劑、鎮定劑、利尿劑、胃藥或止吐劑及某些化療藥物)、長期臥床等;至於外科性的病因,則是需考慮到肛門廔管、痔瘡、腸道手術後、腸道異物、腸阻塞、腸道或骨盆腔腫瘤等。

其治療之首要之務,乃是盡量找出並排除引起便秘之潛在原因,同時,亦須鼓勵病人多動及多攝食高纖食物及水分,再者才考慮到藥物的使用。在此,僅將治療便秘的藥物,分為六大類,概略介紹如下:

(1)增加大便體積藥物(bulk-forming agents):
如燕麥纖維製品(Metamucil):通常需配合飲用大量水分,以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體積,進而引起腹痛,並減少糞便通過大腸之時間,但一般需服用2~4日後,效果才逐漸出現。

(2)接觸刺激藥物(Contact stimulative cathartics) :
如Senna, Dulcolax或Castor oil 等,主要經由對腸肌肉神經叢(myenteric plexus)的刺激,進而增加大腸之蠕動,並減少大腸對水分與電解質的吸收,所以過度使用時會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或甚至腸蠕動減緩的情形。一般而言,刺激排便的效果於服藥後6~12小時,會逐漸明顯,至於Dulcolax的塞劑,效果可於1小時內發生。

(3)滲透性藥物 (Osmotic cathartics)
如氧化鎂(MgO),及lactulose等。配合大量水分的攝取,增加腸腔內的水分,進而使糞便成為半液狀,減少大便於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通常於服藥3~48小時後,逐現效果。

(4)促進腸胃蠕動藥物 (Prokinetic agents)
 如Primperan 及Domperidone,服藥數小時內,即有效果。

(5)灌腸劑與塞劑:
如甘油,磷酸鈉或白蠟油。治療期間不宜過長,每週2~3次即可。通常用於極度嚴重的便秘,或無法口服軟便劑者。

便秘,於一位癌症病人所可能遭遇的各式各樣的病況而言,雖不是大問題,但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會增加病人不舒服的感覺及焦躁,亦有可能引起腹脹,嘔吐進而脫水,口服藥吸收率降低,甚而發生肛門撕裂、廔管、糞石引起的腸阻塞,或腸黏膜撕裂、穿孔而導致的腹膜炎或敗血症等,千萬不可輕忽之。

若有超過3天未排便之情形者,請及早就醫,以避免不必要的併發症發生。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