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診斷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甲狀腺的功能和作用
甲狀腺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左右各一葉,它可以利用碘和酪胺酸合成甲狀腺荷爾蒙。它與細胞的新陳代謝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缺乏,在小孩子會影響智力的發展和生長,因此造成呆小症。如果在大人,則會使新陳代謝減慢,導致浮腫、便秘、怕冷,嚴重時意識昏迷。若分泌過量,相反的可以導致手抖、心悸、怕熱、體重減輕、大便次數增加、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more@]

甲狀腺疾病與腫大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過去由於食物中缺乏碘,所以罹患甲狀腺腫的人相當多。民國56年起,政府在食鹽中加碘,雖然因此使得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減少相當多,也因此不容易看到巨大的甲狀腺腫,可是其它原因引起的甲狀腺疾病仍然相當常見,而甲狀腺結節就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甲狀腺結節腫的鑑別診斷
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因為自己看到或觸摸到前頸部有一個結節而來就醫,利用觸診檢查可以分辨其硬度、大小、表面是否平滑、是否有壓痛,以及其周邊的淋巴腺是否腫大。另外可以觀察其皮膚顏色是否變紅。

良性結節性甲狀腺腫通常不會有壓痛,皮膚顏色亦正常,表面平滑有彈性,吞嚥時會上下移動。雖然經由觸診就可以大約診斷出來,但為求得準確,可以作超音波檢查,觀察結節是實心或囊腫或部份囊腫。如果結節為低回音且有微小鈣化點,則很可能是癌症。
對結節腫進一步可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經由細胞學變化來判定病變的病理變化。如果囊腫內有小的實心部份,特別是有微小鈣化點時,可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果盲目的抽吸細胞,可能會遺漏重要的病變部份。

甲狀腺癌
至於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腫,也就是甲狀腺癌,包括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及甲狀腺未分化癌等。

1. 甲狀腺乳突癌
甲狀腺乳突癌約佔甲狀腺癌的80%以上,在食鹽加碘的地區乳突癌的比率較高。在缺碘地區,則濾泡癌的比率會增多。甲狀腺乳突癌是甲狀腺癌當中預後最好的,十年的存活率超過90%。
甲狀腺乳突癌臨床的特點是任何年紀都可能會發生,觸摸時腫瘤無壓痛、硬而表面有細小顆粒狀,可能有旁邊的淋巴腺腫大。在超音波下可以看到低回音的結節,有些有微小鈣化點,這是診斷甲狀腺乳突癌和髓質癌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甲狀腺乳突癌常常會出現囊狀病變,因此有時需要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免誤診為甲狀腺囊腫。

由於超音波及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的進步,對來作健康檢查的病人,我們甚至可以發現用手觸摸不到的1公分以下的甲狀腺乳突癌。

2. 甲狀腺濾泡癌
甲狀腺濾泡癌通常發生於中老年人,雖然不易出現局部淋巴腺轉移,但很容易經由血液出現遠處骨頭和肺部轉移。在診斷上,甲狀腺濾泡癌觸診起來硬而有彈性,表面比較不像乳突癌那麼有顆粒狀。同樣的我們可以利用超音波和細針穿刺細胞學來診斷,超音波的變化以低回音結節為主,在細胞學上則可看到很豐富的細胞裸核聚集成群、核大小一致或有不同。由於和濾泡腺瘤事實上不易區別,因此我們通稱做濾泡腫瘤而作手術,在手術取下的組織再詳細觀察是否有侵犯被膜或血管。

3. 甲狀腺髓質癌
甲狀腺髓質癌比較少見,但由於一些病人有家族遺傳性,因此可能在發現一個病人後,會同時發現家族裡有很多病人。在臨床上觸診時可以摸到一個硬的結節,旁邊的淋巴腺可能有腫大,甚至比甲狀腺結節還大。在超音波下可以看到局部低回音伴隨微小鈣化點的變化。細胞學上則可看到三種細胞型態,但不一定同時存在。細胞變化包括小而圓的細胞、大而核偏心或多核的細胞,以及紡綞型的細胞,而最特殊的是其細胞質在劉氏染色下有藍色的邊緣。

由於甲狀腺髓質癌病人有些有家族遺傳性,且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甲狀腺髓質癌、副甲狀腺增生或腺瘤,以及嗜鉻細胞瘤)有關,所以應詳細詢問其家人之病史,並作血液DNA之RET致癌基因分析,觀察有否突變,若有突變則應作家族篩選,找到自上一代遺傳到致癌基因的病例,及早手術治療。因為這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所以自上一代遺傳到的機會很大。

4. 甲狀腺未分化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通常發生於年紀較大的人,過去有甲狀腺腫,突然迅速變大。這時甲狀腺不但硬,而且可能出現皮膚變紅。在診斷上利用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很容易就可看出未分化的細胞,但由於甲狀腺未分化癌有時候會合併高燒及甲狀腺腫塊內出現無菌性的化膿樣變化,有時會誤以為是急性甲狀腺炎,這時照胸部X光可能會有幫助,因為常常這時已出現肺部轉移。

結語
甲狀腺疾病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而甲狀腺結節更是常見的症狀。只要及早發現,加以治療,預後通常很好。相信本篇文章可以使讀者對甲狀腺癌有較清楚的概念,在甲狀腺癌的早期發現及早期診斷上都有幫忙,自然就可以減少甲狀腺癌的傷害。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