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骨頭轉移該怎樣?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據統計,大部份癌病的骨轉移主要來自乳房、肺及攝護腺癌。國人攝護腺癌、乳癌較低於西方人,但亦快速增加中,鼻咽癌及子宮頸癌則遠高於西方。癌病之種類雖不一樣,但骨轉移的比例似乎未明顯隨化學治療之進步而明顯下降。以前亦有患者因肢體骨轉移造成劇烈疼痛在鎮痛劑無效後,只得施行外科截肢手術。這對於已發生轉移之癌患者是一很大的身心傷害,亦有以各類鎮痛劑無效後再以嗎啡之藥物止痛,初期雖有效,隨後所需劑量漸增,效果漸差,即使能止痛,因骨轉移本身之變化及其造成功能障礙對病人疾病本身的控制並無幫助。但放射治療對大多數骨轉移的病人能迅速有效地減輕病人之痛苦;行動障礙神經功能受損者亦能改善,對病人生活品質助益頗多。

癌患者有骨轉移,預後大多不佳,一般視各類不同癌病,病人的存活期而有差異。對於末期癌患者需避免過度的治療;然而有許多病人雖有骨轉移但仍可存活數年者,可因適當的治療而獲益匪淺。一般而言,有癌症骨轉移,其中值存活期於乳癌為1~2年,攝護腺癌為2年,肺癌為3個月;五年存活期於乳癌為13%,攝護腺癌為17%,肺癌為2%。若乳癌僅有骨轉移中值存活期則為4年;腎癌合併多部位骨轉移之中值存活期則為1年,但若僅一部份轉移,五年存活率則為30%。其它癌病之存活期於惡性黑色素細胞瘤為3至5個月,大腸直腸癌則為13個月,子宮頸癌為18個月,多發性骨髓癌為2~3年,原因未明性之轉移癌為3~6個月,可見很多骨轉移病人仍有相當的存活期。

診斷
百分之八十的骨轉移發生於脊椎骨、肋骨、骨盆或是腿骨與肱骨之近端,它就是脊椎旁靜脈叢分布的主要部位。腫瘤細胞經由血路到達骨髓主要乃經此途徑,所以骨轉移至肘關節及膝關節以下較少。

骨轉移之症狀主要是疼痛,尤其是休息時或夜間更為明顯,但並非所有可偵測到的骨轉移皆產生痛感,例如僅有三分之一乳癌之骨轉移才產生痛感。亦有許多病例在疼痛產生數週或數月後,X光攝影才診斷出來。

生化檢驗以鹼性磷酸脢的變化最具參考價值。攝護腺癌及乳癌之骨轉移約有80%及30~50%患者此數值昇高。骨骼掃描是目前診斷骨轉移靈敏之檢查方法但專一性低,常需藉其它X光檢查來證實它,但二者可相輔相成。病人在已證實為癌病且合併骨痛時,有時此二者仍不能檢查出來,因此藉助病人病史上臨床之病痛過程變化與局部之疼痛症狀或敲痛亦能幫助確定為骨轉移。

治療原則
因為骨轉移不可能治癒,治標性治療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它有時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是件不易的事,許多因素會影響決定治療與否,例如存活期、副作用之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有時根治性的放射治療所造成的副作用較原先需治療的症狀嚴重。但對大多數骨骼轉移之治標治療,除細胞毒性的化學治療之副作用較大、療效較不明顯外,大多數能讓病人的餘生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且進一步可預防病理性骨折。治療之原則依病況之差異可單以放射治療、合併荷爾蒙或細胞毒性藥物治療,外科治療在很多情況亦有幫助。

股骨溶解型病灶直徑超過2.5公分或超過50%骨皮質受損時,骨折的危險性較高,因此預防性的內固定再加放射治療可減少此危險性。對進展迅速之脊髓壓迫,緊急椎板切除,可避免肢體癱瘓。用放射治療亦可達類似效果,但於病情變化迅速或組織型態對放射治療反應較不敏感者,以外科方法較為迅速。

內科治療主要以荷爾蒙來治療由攝護腺及乳房之骨轉移,偶爾化學治療亦可減輕疼痛。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可適用於任何部位骨轉移之姑息治療。在鈷六十或直線加速器等高能量遠隔治療機問世之前,150~300 kv範圍的X光亦曾有效使用。

放射線可殺死或摧損骨骼之癌細胞而使骨骼癒合復原。癌細胞壞死後血管分布鬆散的結締組織陸續生長,可形成類骨物質,因此溶解型的骨組織可於兩個月內復原。當傳統治標治療方式達到治療劑量時,可能發生某些程度之充血及骨質疏鬆現象,接著再進行骨骼之重新成形,最後骨骼新陳代謝變化漸漸恢復正常。

放射線亦可延遲病理性骨折、抑制軟骨及硬骨之正常生長過程,可能使移植骨骼不易著生,導致癒合時間加長。因為骨轉移之放射治療皆為緩解性,不需照射高量僅需達到症狀消除,功能改善即可。一般根治性放射治療劑量為6至7星期照射6000~7000 cGy(rad),而治標性放射治療僅需2000~3000 cGy即可。因患者大多有某些不適,不論是否住院,連續數星期的治療,對某些病人相當不便。所以短時間的治療,若能達到相當的效果,不論是一星期或兩星期照2000 cGy、兩星期照3000 cGy、一次大劑量照射400~1000 cGy或更高的劑量,在早期止痛的效果都不錯,所以對於極度疼痛、運送不便的患者,此照法非常簡便,但對於照射範圍內的正常組織則以每天250~300 cGy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綜合各種照射方式,約80%的病人治療後疼痛可以顯著減輕或消除。

放射治療照野必須包括疼痛部位或骨掃瞄或X光可見之病灶處,於脊椎體處需包含上下一層脊椎體,於長骨處3-4公分之邊緣或距離最近的關節需包括在照野內,在各不同部位,因薦骨腸骨關節及骨關節承受身體重量及壓力,疼痛減輕的速度及程度比其它部位稍差。如病人有多處骨轉移、治療前常只感覺到最疼痛的部位,當治療數次此部位改善或完全不痛後,反而感覺到原先不痛或次痛的地方開始疼痛,有時會誤以為這是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治療前需向患者說明清楚。

如果轉移部位廣泛,疼痛部位包括肘骨,肩關節、頸椎、胸椎或顱骨,整個骨盆骨時,分成數部位照,費時費事,則可考慮半身照射。人體全身照射的耐受量為400~450cGy,也就是100個人全身照射此劑量於一個月以內一半的人會死亡,死因主要為骨髓功能受抑制造成菌血症而死亡,但半身照射的耐受量則遠大於此劑量,乃因造血功能未全部受傷害,故能很快恢復修補。半身照射也是將多個單一大劑量照野的延伸與結合。一般可以肚臍分上下半身照射或腹腔以下照野(膝關節以下之轉移很少,可以不包括在內)。上半身照射病人治療前需住院,先給葯及準備作包括大量水份、類固醇、抗噁心嘔吐劑及鎮定劑以預防噁心及低血壓。下半身的照射則可承受較高的劑量,可不需住院,暫時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並不會太厲害。半身照射可使70%患者於48小時內疼痛獲得戲劇性的改善,對於生長較緩慢的癌症,療效持續時間較久。這種迅速改善疼痛可能與釋放出內因性嗎啡物質有關,因腫瘤消退在第一、二天尚未產生。

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若50%的骨髓在照射範圍內,則周邊血球數會顯著下降,尤以淋巴球為然。其它類的血球影響較少,其減少之速度視各類血球之半生期而定。造血功能受抑制之程度及時間端視照射範圍大小及累積之劑量而定。一般視不同的照射部位而有不同的反應,如照射部位包括腸胃道區域,視範圍大小有輕重不等之噁心、嘔吐或腹瀉,但大多可藉葯物改善控制。除非直接照射頭皮或顱骨,否則不會有掉頭髮的現象。

結論
癌病人的疼痛骨轉移佔很大的比例,目前癌患者日益增加,全身性治療的進步並未顯著減少骨轉移及改善骨轉移病人的疼痛,放射治療是一簡便迅速且有效的療法。臨床醫師若能熟知骨轉移病人治療之適用原則,可減除病患痛苦外,亦可使自己不需為病人之疼痛而傷腦筋。如已知是癌患者,原來不痛的地方產生疼痛,且持續或加劇,應先照X光,如果局部亦有敲痛,應考慮骨轉移之可能性。雖然大部份病人的存活期並不因放射治療延長,但它卻是一方便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疼痛及生活品質的治療方法。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