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胰臟癌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胰臟癌是一個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根據近年的統計,目前在臺灣之胰臟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約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數的1.55%,胰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則約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2.93%。發生率排名在男性為第十一位,在女性則為第十四位;死亡率排名在男性為第九位,女性則為第八位。男性每十萬人口的發生率為4.64,女性則為 3.21。在美國,胰臟癌為排名第四的癌症死因,而其五年存活率僅約為1% ~ 4%。百分之七十的腫瘤發生在胰臟頭部,其疾病過程常極為緩慢,通常疾病極易擴散至局部淋巴結及附近的肝臟。之後亦可能會擴散至骨頭及肺部。胰臟有時也會發生比較少見的內分泌腺腫瘤,如昇糖激素腫瘤及胰島素腫瘤。

胰臟腫瘤發生之確實原因未知,但已知有某些因素可能增加胰臟腫瘤之發生,這些因素包括:抽煙、硝胺類、脂肪過高、糖尿病、石油醚類、乙型胺、胃潰瘍手術後、慢性胰臟炎(大多因酗酒引起)、嗜食高脂肪食物以及糖尿病等。大多數胰臟腫瘤病患有致癌基因 k-ras 之突變。而從事某些特定行業者如石油產品、煤氣工及鋁礦工,也容易罹患胰臟腫瘤。

胰臟腫瘤大多數是腺癌(75﹪),好發於老年人而甚少發生於50歲以下,然而90﹪的病人會在一年內死亡。胰臟腫瘤的發生率在過去二十年似乎有增加的趨勢,這可能是由於醫學診斷的進步所致。

胰臟腫瘤之臨床症狀包括:體重減輕、腹痛、黃疸、搔癢症、腹水、噁心嘔吐。比較少見的症狀則有:脂肪便、急性胰臟炎、胃腸道出血、胃出口阻塞。95% 之惡性胰臟癌是由外分泌腺所產生,約三分之二是發生在胰臟頭部,因此在臨床上容易產生阻塞性黃疸及疼痛之症狀

一般診斷胰臟腫瘤之方法有下列數種:1.生化檢驗:血清膽色素及鹼性磷酸酶上升,某些人可能會有高血糖症狀;2.超音波:用於檢查擴張的胰管;3.經肝皮穿刺膽道攝影:可顯示胰臟的狀況,且同時用來收集胰臟分泌液以作為細胞檢查;4.腹部電腦斷層攝影:為最可靠的診斷方式,並可偵測腫瘤轉移的位置;5.電腦斷層或超音波導引之組織切片:可用來確立診斷;6.腫瘤標記:某些腫瘤標記如 CEA或 CA-199可能會升高(有70-90% 的病人CA-199會上升),但因為其特異性低,因此只可做為在復發或末期進展胰臟腫瘤之評估用途。

傳統上胰臟腫瘤之治療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可痊癒之治療,另一種為緩和症狀之治療。在痊癒之治療方面,手術切除患部可提供痊癒的可能性,如 Whipple’s手術切除法。有某些文獻顯示,手術切除後再予以化學治療,可能可延長病人之存活期,然而此仍需進一步的證實。而化學治療也有可能可使原先無法切除之腫瘤縮小而變成可以切除。
另一方面,就緩和治療而言,病患若有阻塞性黃疸可使用內視鏡放置支架引流以得緩解;噁心嘔吐之症狀可能因腫瘤蔓延至十二指腸而產生,因此胃造口手術在此狀況下可能是必須的;而腫瘤引起之腹痛可以嗎啡類藥物或神經阻斷來減輕症狀;在末期胰臟腫瘤之病人,化學治療(如使用化學藥物gemcitabine)可改善病人之生活品質,進而可能使病人有自我照顧之能力,但化學治療對病人存活期之延長是有限的。現在臨床上有許多新藥如:oxaliplatin, capecitabine,及docetaxel 與 gemcitabine 合併使用,也有不錯的效果。

胰臟腫瘤之預後一般不佳,若病人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將只有少於3﹪的病人可存活超過5年。接受手術切除是否有益則視腫瘤發生的部位而定,如切除胰臟頭部腫瘤之病人,其5年存活率可達19﹪。若腫瘤發生於胰臟之體部及尾部,則不管是否有進行手術切除,其1年之存活率僅有8﹪。因此,我們希望讀者們能多注意,避免造成胰臟癌的可能因子,防患於未然,同時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老生常談的不二法則。



近期更新